如需配套的《自考视频课》,您可进入👉自考课程页👈查询科目、购买。

第三章 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教学目标
本章重点:了解人生观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明确人生目的及其在人生观中的核心地位,用高尚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了解人生态度及其对人生的重要意义,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认识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把握人生道路上的若干关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本章难点:认识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知识结构
第一节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一)人生和人生观
(二)人生目的及其在人生观中的核心地位
(三)用高尚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第二节 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二)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第三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和价值观
(二)人生价值及其基本内容
(三)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第四节 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个人生理与心理的关系
(三)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四)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课本内容及重要知识点

第一节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一、人生和人生观
1.人生:人生是指人的生命活动的社会旅程。
2.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4.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5.人生观包含的三个方面内容及其关系?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例题:
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 )。(单选题)
A.自然观
B.历史观
C.人生观
D.世界观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参见教材P67。

二、人生目的及其在人生观中的核心地位
6.人生目的的含义
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7.为什么说人生目的在人生观中居于核心地位?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动的动力源泉,当人们意识到为什么活着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着人们为了既定的目标而奋发进取、努力拼搏。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人生道路崎岖不平,面对各种矛盾和斗争,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一个人的人生目的越明确、越高尚,内心所激发的驱动力就越强大、越持久,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不气馁、不退缩;相反,错误的人生目的则容易使人走入歧途,或是悲观消沉、看破红尘、厌世轻生,或是放纵物欲、虚度时光、游戏人生,或是投机钻营、铤而走险、违法犯罪。
(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追求生命意义,实现人生价值,这是人们共同的美好愿望。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的,才能懂得人活着不能只是为了自己或少数人,而应当为大多数人、为社会尽到自己的责任、做出自己的贡献,把责任和贡献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和价值所在。

三、用高尚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8.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样的群众史观反映到人生目的上,必然是为人民服务,即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历史变革的绝大多数人服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培育和塑造了一代又一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目的的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地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能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践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为人民服务就是为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服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既是服务的给予者,又是服务的接受者,社会正是在这种给予和接受的不断转换中正常运转的。每个人只有努力地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会不断增加,反过来为自己的成长和完善创造条件。当代大学生只有将为人民服务确立为人生目的,才能使自己在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从他人、从社会那里获得物质上的收益、才智上的锻炼、精神上的提升。
(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还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人生观。这些人生观之所以错误,就在于没能准确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片面强调个人的需要和享乐,忽视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只有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能有效抵御错误人生观的影响。

第二节 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9.人生态度的含义
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人生态度分为两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

10.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1)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
人生态度本是由人生目的决定的,但在实现人生目的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地面对现实,战胜暂时的困难和挫折,为实现人生目的开辟道路,则是由人生态度决定的。有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就能为实现崇高的人生目的而拼搏,闯出一条闪光的人生之路;反之,抱着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就会导致丧失上进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消极悲观、畏难退缩,直至遁入歧途、一事无成。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都必须选择和确立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抱有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的人,一般都热爱生活、珍视生命,不贪图享受、满足现状,而是为自己选择和确立较高的人生价值目标。人生价值目标一旦确立,就需要发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为他人谋福利、为社会做贡献,这里仰赖的同样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人生道路多种多样。究竟走何种道路,是由主体能动选择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会保证主体将远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不好高骛远,不浅尝辄止,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人生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主体还能不断调整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始终以豁达的心态和务实的精神,沿着自己开拓的人生道路奋勇前进。

二、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11.人生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
12.怎样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怎样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1)人生境遇有顺境和逆境之分,对不同的人来说,两者并不是均等的。有的人顺境多些,有些人逆境多些。
(2)顺境和逆境对人的影响都有两重性,对此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在顺境中向目标前进,如同顺水行舟,可以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但优越的条件和舒适的环境又容易使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甚至得意忘形、“大意失荆州”。
在逆境中向目标前进,如同逆水行舟,阻力大、条件差、困难重重。同样的目标,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可能取得成功。但是,逆境对人生也是一种磨炼,它可以使人更多地思考人生、磨砺意志,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

(3)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身处顺境并不等于一切顺利,一定要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乐观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
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待时机成熟,顺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中的一个转折点。

  例题:
在人生旅途中,有的人旗开得胜,有的人屡屡败北;有的人顺顺当当,有的人一波三折;即使同一个人,在一生中也往往有顺境和逆境的交替。对于逆境,正确的人生态度是( )。(单选题)
A.居安思危,自制自励   B.大胆正视,积极应对
C.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D.玩世不恭,虚度光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参见教材P71。

第三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和价值观
13.价值:价值是人们头脑里的东西,是客观事物的性能在人们头脑里的一种反映。
14.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15.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生活现实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总是具有复杂的体系和内容。在这复杂的体系和内容中,又存在着与该社会的根本制度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价值观,这就是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

二、人生价值及其基本内容
16.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个人和社会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在生活实践中,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生的自我价值,二是人生的社会价值
17.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18.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社会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个体对他人、社会所做的贡献。一般说来,一个人的贡献越大,他实现的社会价值就越高。

  例题: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质是( )。(单选题)
A.贡献   B.索取
C.存在   D.享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社会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个体对他人、社会所做的贡献。参见教材P72。

19.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个体的努力和奋斗,人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和奋斗的过程,一般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人是社会的人,人进行的自我价值活动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所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越高,为他人和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他所能实现的自我价值就越高。如果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仅仅理解为单纯的利己活动,囿于自我的封闭圈,不为他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的自我价值是不可能实现的。

即:一方面: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其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三、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20.为什么说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一的?
(如何理解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一的只有当一个人凭着自己的品德、知识、能力、体魄等素质,为社会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创造了社会价值,满足了社会需要,才能从社会那里得到满足和尊重。这些反映到自我意识里,必然是对自己的肯定性体验,即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感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创造社会价值是因,实现自我价值是果,不创造社会价值,就无从实现自我价值。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是一项重要的人生实践活动。

21.实现人生价值所需要的条件和方法?
(1)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只有选择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才能对个人发展起到定向和导航作用,使自己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定信念,明辨是非,焕发出强大的精神驱动力,以对社会较大的贡献来提升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反之,选择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就会陷入被动,走上弯路,甚至迷失人生的方向。

(2)提高自我素质和能力,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重视自我价值和个性发展的同时,强化全局观念、义务观念,时刻用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引领自己。
二是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往能力等,帮助自己应对各种生活场景,解决各种现实难题,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广阔空间。
三是继承和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不怕劳苦,不图安逸,善于在逆境中奋起,即使自身条件有所欠缺,也能尽心尽力、一往直前。
(3)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在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实践,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进,才能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创造无悔的青春。

第四节 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

22.人生道路上有哪些关系需要协调?
任何人要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都应该协调好人与自然、个人生理与心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等的关系。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23.在人生发展道路上,怎样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人与自然之间真正的纽带,或者说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就是生产劳动。但是,人的生产劳动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人正是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系,反过来,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又极大地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需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使这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这一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下一代人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能损害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把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索取自然与回报自然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互动的关系,形成每个人直至整个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
(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个人生理与心理的关系
24.身心健康的标准?
在生理方面,要有强健的体魄,身体发育匀称,生理功能良好,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一般性疾病的侵袭。
在心理方面,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例题: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下列表现中,属于心理健康的是( )。(单选题)
A.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B.能够抵御一般传染性疾病的侵袭
C.能够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
D.能够生活在社会群体之外,自我封闭、孤芳自赏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在心理方面,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参见教材P76。

25.在生活实践中,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怎样科学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助于科学地对待社会、对待人生,使自己总是处于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中,为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而积极协调自我身心关系,努力造就强健的体魄,尽力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是增进身体健康的基本途径。体育锻炼还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消除疲劳,缓解精神压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情绪,培养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拼搏、不懈追求的奋斗精神。
(3)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自觉、主动地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身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将不良情绪及时合理地宣泄或转移出去,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4)注重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交往是人的一项基本需求,通过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方面能满足人的安全和归属需求,给人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使人在积极乐观的生活中,培养良好心境,维持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能为人搭建一个社会支持系统,当遇到一时解决不了的心理困惑或障碍时,可以及时向外求助,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

三、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26.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
第一,平等原则。平等待人、互相尊重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前提。平等是尊重的基础,尊重是平等的表现。尽管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第二,诚信原则。诚信是一种美德,也是个人与他人关系得以延续的基本保证。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彼此都讲究诚信,时刻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才能互相理解和接纳,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

第三,宽容原则。在人际交往中,由于性格、经历、文化、修养等的差异,产生矛盾是难以避免的。这就要求遵循宽容原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求同存异,互相包容。当然,宽容不等于怯懦,更不等于无原则的迁就。
第四,互助原则。互助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必然要求。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对他人都有一定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他人的需要。如果能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则既满足了各自的需要,又加深了彼此的感情。因此,在交往中应当积极地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他人排忧解难。只有经常帮助他人的人,才能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他人的帮助。

27.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
第一,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心理品质是一个人的志向、意志、情绪、兴趣、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具备良好心理品质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一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更容易协调好与他人的关系,培育和发展真挚的友谊。
第二,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
个人与他人的交往总是从第一印象开始,这个第一印象常常鲜明、强烈,影响深远,能够在以后的交往中起到心理定势的作用。虽然第一印象不一定完全准确,但人们常常还是利用它的心理效应来使交往有一个良好开端。注意第一印象,应该从仪表、言谈、举止做起,做到仪表大方、言谈不俗、举止得体。

第三,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方式,一般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大类。其中,语言沟通的运用最为广泛。精练而准确的表达、热情而真诚的话语,不仅能使语言信息得到完整传递,而且能为我们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人际交往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非语言沟通借助语气、眼神、手势、表情、空间距离、身体姿态等来传递感情、交流信息,也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8.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
就实质而言,个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个人并不是被动地由社会决定,而是对社会具有能动性。

(2)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调整和充实自我。
人是社会的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人还必须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不断地调整和充实自我,使自我意识处于良性循环中。否则,盲目从众、随波逐流,就很可能在纷繁复杂、迅速变化的社会中失去自我而陷入迷茫,甚至出现对个人和社会双重否定的极端情形。
(3)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以自己的劳动和创造为社会做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只有人人都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多做贡献,社会的财富才能不断增加,才能为人们享有更多的权利、更广泛的自由提供雄厚的基础。个人也只有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过程中,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自我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本章小结
本章分为四节:讲了人生观的三个方面,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前三节分别为:第一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第二节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第三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四节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主要讲实践范畴。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发表评论。x
()
x